莫非[原千島日報副總編]

莫非[原千島日報副總編]
莫非[原千島日報副總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莫非原名吳文照,莫非是他寫政論文用的筆名,草上飛是寫“社會百態”短文的筆名,寫小說和散文則用另一筆名阿蕉,以馬兒過為筆名寫通訊。他一生博覽叢書,足見一斑。

簡介

莫非原名吳文照, 莫非是他寫政論文用的筆名,草上飛是寫“社會百態”短文的筆名, 寫小說和散文則用另一筆名阿蕉,以馬兒過為筆名寫通訊。他一生博覽叢書,足見一斑。

吳文照 吳文照

1940年生子印尼加里曼丹島三馬林達市,祖籍中國海南,2006年12月23日於泗水市逝世。從50年代起,就從事新聞工作,曾任泗水《大公商報》、《友誼報》、龍川《建設報》等報記者、副刊助理、編輯等職務。2000年起在《 千島日報》任特約撰稿人、編輯和副總編。

病情

在草上飛逝世前幾個月里的文章,可想像前列腺癌症的痛楚是如何折磨他,但他依然先後寫了對前任統治者極盡針砭的文章,計有“大波士今昔”、“媳婦不好惹”、“三角戀”、“模特兒之死”等。
2006年10月4日再次赴廣州複診,在出發前夕--10月3日仍舊寫了一篇“向乞丐宣戰”,在廣州群醫束手的情況下回來,10月28日(周末)草上飛在病發體弱中由女兒及報社副經理張克敏的陪同下入中華醫院救治。11月6日在病榻上他仍親筆寫下了“排名”。
病情每況愈下,但在11月27日他仍堅持口述,由報社同事筆錄了他最後一篇新聞特寫“吃人的人”。在這篇不足431字的短文里,在痛苦中仍沒忘記他的新風格--兩句點題。行書至此,“記得當年草上飛”掩卷長嘆,一陣茫然、悽然。

著作概況

《千島日報》為他的遺作結集成書,一本是《啞巴傳》,另一本就是《洛司馬委之戀》,這本《洛司馬委之戀》正是新聞特寫的綜合本。

相關著作 相關著作

《千島日報》著名評論員莫非撰寫的時事述評集《千島風雲》、《五十七年荊棘路》。兩本書共860多頁,選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1月23日刊發於《千島日報》上的時評,雖多為急就章,但作者評點時事,臧否政局,論析經濟,解讀政策,透視社會,吶喊民生,回眸歷史,字裡行間,躍動著書生報國的熱血情懷和憂國 傷世的悲憫視野。
《河神之子》一書,反映印度尼西亞華人社會的多面形態,寫出人生的多種遭遇變遷與無奈。文筆流暢,作者引領讀者解讀人生,探索社會,認識社會,是一本值得推薦一讀再讀的好書。

相關著作:

莫非是印尼華文新聞界傑出的評論家、翻譯家和作家,著有小說散文兩集《風雨歲月》、《河神之子》,時事評論五集:
《千島風雲》;第一輯;香港千島出版社
《千島風雲·五十七年荊棘路》;第二輯;香港千島出版社(封面圖片:東加生瓦縣反荷鬥爭紀念碑)
《千島風雲·改革風暴前後》;第三輯;香港千島出版社
《千島風雲·2004年大選透視》;第四輯;香江文壇有限公司出版

《千島風雲》系列 《千島風雲》系列

《千島風雲·一位傑出新聞工作者的最後吶喊》;第五輯;香港千島出版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